一、國土空間優化下的城市群發展與城鎮化建設
2020年10月發布的《中共中央關于制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二〇三五年遠景目標的建議》(以下簡稱“十四五”規劃)從國家頂層布局出發,對國土空間進行了差異化的功能布局,明確了城市化地區、農產品主產區、生態功能區三種空間格局的功能定位,對于建筑行業來說發展重點更加明晰。
城市群團組式發展
2019年城鎮常住人口84843萬人,我國城鎮化率首次突破60%大關,從“十一五”規劃中提出的“把城市群作為推進城鎮化的主體形態”的城鎮化發展策略到2018年《關于建立更加有效的區域協調發展新機制的意見》明確指出了“建立以中心城市引領城市群發展、城市群帶動區域發展新模式,推動區域板塊之間融合互動發展”的構想,再到“十四五”規劃中提到的“注重以人為核心的新型城鎮化建設”,城市群已成為中國經濟發展高地和參與國際競爭的重要平臺。
目前我國最具發展潛力的五大城市群中,長三角城市群、粵港澳大灣區城市化趨于成熟,長三角城市群城市層級相對合理,粵港澳大灣區人均GDP最高,但公共資源短缺;京津冀城市群內部發展不均衡;成渝城市群協同程度較低;長江中游城市群輻射能力弱。與世界五大城市群相比,我國城市群發展還有較大的空間,未來建筑行業的發展重點還是要以規劃建設的19個城市群為依托,根據所處城市群發展需求、階段,制定差異化發展策略。
公共服務均等化推動城鎮化進程
縣城是城鎮體系中城鄉融合發展的關鍵。2020年國家發改委發布《關于加快開展縣城城鎮化補短板強弱項工作的通知》,“加快推進縣城城鎮化補短板強弱項,提高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水平。”對于建筑行業來說將在以下幾個方面大有可為:一是縣級醫院、教育學校、養老機構、托兒機構等公共服務設施提升的新增、改建項目;二是垃圾處理設施、老舊公共廁所等環境衛生設施升級項目;三是客運站、停車場、道路、管網等市政公用設施改造、修繕項目;四是產業園、特色小鎮以及產業配套設施項目。
二、新老基建并重,老基建托底新基建發力
數據來源:WIND
2020年受全球新冠疫情的影響,全球經濟衰退,我國政府提出刺激經濟發展的“新基建”發展策略,基礎設施投資增速明顯,“新基建”立足于高新科技的基礎設施建設,是數字經濟發展的基礎,重點布局5G基建、數據中心、人工智能、工業互聯網、特高壓、汽車充電樁、城市軌道交通七大領域。與傳統基建相比,新基建規模體量小,未來發展前景廣闊,與我國科技引領、高質量發展訴求不謀而合。新基建等高新科技的基礎設施建設對于傳統建筑產業鏈各環的企業來說是發展的機遇,也是不小的挑戰,應提前做出布局。老基建側重全面推進城鎮老舊小區改造,以縣城城鎮化建設、基礎設施建設為重點,目前處于穩步推進的狀態。未來五年,將呈現“新老基建并重發展,老基建托底,新興基建發力”的格局。
三、BIM+裝配式建筑助力建筑產業升級
2020年7月3日,住房和城鄉建設部、國家發展改革委等13部門聯合下發《關于推動智能建造與建筑工業化協同發展的指導意見》明確提出“以大力發展建筑工業化為載體,以數字化、智能化升級為動力,創新突破相關核心技術,加大智能建造在工程建設各環節應用,形成涵蓋科研、設計、生產加工、施工裝配、運營等全產業鏈融合一體的智能建造產業體系,提升工程質量安全、效益和品質,有效拉動內需,培育國民經濟新的增長點,實現建筑業轉型升級和持續健康發展”的總體目標。“十四五”規劃中也提出了“發展綠色建筑”理念,各省紛紛出臺發展綠色建筑的發展規劃和政策文件,明確推廣綠色建筑。綠色化、智能化、產業化是建筑業的一次自我升級,而裝配式建筑成為“發展綠色建筑”理念下的最優選擇。
2020年,我國裝配式建筑新開工共計6.3億平方米,較2019年增長近50%,約占新建建筑面積比例的20%。京津冀、長三角、粵港澳大灣區新開工裝配式建筑占比為全國的54.6%,裝配式建筑提高了生產和施工的效率,同時具有施工安全、工期短、建筑垃圾少、節能環保、覆蓋建筑全生命周期等優點,是未來建筑的主旋律。
BIM技術為建筑的可持續發展提供分析與管理工具,BIM技術通過擁有完備、準確的數據庫,可以涵蓋建造、使用、拆除、維修等建筑全生命周期,可節約能源、降低成本。裝配式建筑與BIM技術是提升我國建筑綠色化、智能化、產業化的兩個關鍵因素,隨著這兩項技術的普及應用未來將改善我國建筑行業“大而不強”的局面。
四、行業管理從規范化到精細化
2020年3月1日住建部、國家發展改革委聯合印發《房屋建筑和市政基礎設施項目工程總承包管理辦法》,明確規定,主要工程材料、設備、人工價格與招標時基期價相比,波動幅度超過合同約定幅度的部分,風險由建設單位承擔。
同月,住建部、交通運輸部、水利部聯合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正式印發《監理工程師職業資格制度規定》《監理工程師職業資格考試實施辦法》來進行監理工程師考試改革,全國統一大綱、命題、統一考試,分為土木建筑工程、交通運輸工程、水利工程3個專業類別。
5月,《保障農民工工資支付條例》開始實施,保障農民工利益,促進用工規范化。
7月,住房和城鄉建設部發布《工程造價改革工作方案》推行工程造價改革試點工程。
12月,住建部發布《關于印發建設工程企業資質管理制度改革方案的通知》。改革后,資質壓減為甲、乙兩級,主要目的是促進中小企業發展,放寬業務范圍。
基于行業自身發展和時代發展需求,2020年管理機構進行原有行業規則進行了調整,規避行業弊端,引導建筑行業的良性發展,從2020年的一系列規定不難看出,我國建筑行業行業管理已經開始從規范化管理階段開始轉向精細化管理階段,行業管理正在加速來適應產業的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