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雙高志遠對產業園區的理解
產業園區是運用政府的力量形成產業的地理集中,創造一個全新的產業集群,從而獲得更高的生產率和競爭優勢,是產業集群的一種實踐體現。總體來說,我國產業園區的發展模式大致有三種:一是政府推動的外生型發展模式;二是以市場為主導的內生型發展模式;三是政府推動與市場主導互動的即內生與外生相結合的混合式發展模式。
某園區產業生態圈圖示:
二、雙高志遠為產業園區提供的服務
1.戰略梳理:產業園區的戰略梳理,并不是產業園區內各企業戰略梳理的加總。產業園區是一個經濟聯合體,需要有一個總體發展思路,同時這個發展思路可以給園區內給企業制定戰略帶來一個指導和集約效應。產業園區戰略的執行由園區運營主體宏觀總體調度,使園區內給企業的戰略之間發生化學反應(協同效應),從而完成產業園區戰略,追求總體效益最大。
2.組織架構搭建:組織架構是工作任務的分工、分組和協調合作的基礎。 產業園區組織架構是園區內運營主體的全體成員為實現組織目標,在管理工作中進行分工協作,在職務范圍、責任、權利方面所形成的結構體系。
3.薪酬體系優化設計:薪酬體系優化設計必須立足于產業園區運營主體業務實際才能有效,將它與園區的發展戰略、員工需求以及企業組織架構聯系在一起。通過有競爭力的、適應市場與業務特征的薪酬策略,將幫助產業園區運營主體有效的吸引并留住人才,實現核心管理者與企業利益綁定,實現產業園區主體在迎接市場挑戰與業務快速轉型過程中的組織穩定與組織發展。
4.績效體系優化設計:績效管理體系優化設計是以實現產業園區運營主體的最終目標為驅動力,以關鍵績效指標和工作目標設定為載體,通過績效管理的考核這三個環節來實現對產業園區內各層各類人員工作績效的客觀衡量、及時監督、有效指導、科學獎懲,從而調動全員積極性并發揮各崗位優勢以提高產業園區績效,實現產業園區的整體目標的管理體系。
5.任職資格體系設計:從勝任力的角度出發,對產業園區運營主體的工作人員的能力進行分等分級,以任職資格標準體系規范員工的培養和選拔,建立員工職業發展通道,牽引員工不斷學習,同時為晉升、薪酬等人力資源工作提供重要的依據。
6.培訓服務:針對產業園區運營主體開展的一種提高人員素質、能力、工作績效和對組織的貢獻,而實施的有計劃、有系統的培養和訓練活動。發揮出員工最大的潛力提高個人和組織的業績,推動組織和個人的不斷進步,實現組織和個人的雙重發展。
三、雙高志遠為您提供的價值
· 雙高志遠在長期的案例積累過程中不斷進行理論探索并總結經驗,為產業園區運營主體的發展提供解決思路。
· 雙高志遠以構建型戰略助力產業園區跨越式發展,為產業園區的成長提出一整套貼切我國發展環境及特征的規劃體系。
· 雙高志遠基于構建型戰略規劃方法論,幫助產業園區把握發展規律和趨勢,幫助產業園區設計發展理論,規劃整體戰略。
· 雙高志遠不斷探索產業園區發展模式的轉型升級,幫助產業園區實現整體利益最大化,打造獨特競爭優勢。
一、項目背景
1.客戶簡介
天津某經濟技術開發區(以下簡稱“開發區”),1992年7月經天津市人民政府批準建立為省級開發區。2013年3月,該開發區被國務院批準升級為國家級經濟技術開發區。
2.面臨問題
隨著天津該經濟技術開發區的發展,開發區總公司內部管理模式優化與人才晉升機制的矛盾日益凸顯,目前使用的績效管理體系和薪酬激勵體系設計思路沒有與市場、先進的人力資源管理理念掛鉤,難以承擔起未來企業發展對人員的要求。上級管理部門對該經濟技術開發區總公司提出了新的要求,需要建立職業生涯規劃體系以及與之匹配的薪酬體系和績效管理體系以吸引、保留和激勵核心人才。
二、解決方案
根據對天津該經濟技術開發區總公司集團總部職能定位、組織和人力資源管理的現狀,并著重診斷組織結構、績效管理體系和薪酬、激勵體系存在的問題,對組織結構進行評估,在評估基礎上設計結合集團總部職能定位優化各部門職責,確定各部門崗位設置和人員編制,設計任職資格體系建立職業發展通道,完善薪酬體系和績效管理體系。
三、工作成果
幫助該經濟技術開發區建立了個人成長與企業發展相結合的職業生涯規劃體系,完善了該經濟技術開發區的績效管理體系和薪酬管理體系,實現了對人才的有效吸引、保留和激勵,使該經濟技術開發區成為更具市場競爭力的公司。